医院动态

新闻快讯

【佑安好声音】从肝衰竭到重获新生:北京佑安医院生物人工肝技术为生命“托举”

发布机构:肝病中心四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10-28
字号: + - 14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四科的邹怀宾主任医师,收到一位远在千里之外的心脏病患者发来的微信,令人意外的是,这位患者并非肝病病人,却要执意亲自前往北京佑安医院为肝四科送一面锦旗表达感激之情,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段故事?让我们把时针拨回到2025年2月。

1.jpg

【绝望中的转机:一位青年学子的至暗时刻】

202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四科收治了一位来自甘肃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小海(化名),当时陪他一起来北京看病的还有小海的姐姐,也就是开头给邹主任发微信的那位心脏病患者。

小海是个年仅23岁的回族小伙,就读于当地一所有名的大学,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却在健康路上亮起了红灯。其实,半年早在前小海就开始出现了身体不适,但由于学业压力和家庭的经济压力,懂事的他选择了忍耐,没有及时到医院就诊。谁料病魔却在他的身上突然加重,短短半个月,便一病不起。

因疗效欠佳,从当地医院又转至省级医院诊治,辗转的两家医院均诊断为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尽管应用了激素等治疗,也进行了5次血浆置换等非生物人工肝治疗,但小海的病情却急转直下,当地医生也是束手无策,抱着放手一搏和最后一丝希望的心态,家属经人介绍来到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四科治疗。

2.jpg

【生死一线:医护团队全力以赴】

入院时,小海的情况已十分危急,除了明确诊断肝衰竭,还伴有严重感染、肝性脑病等,一道道难题摆在了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面前。

面对如此危重且复杂的病情,肝病中心四科的陈煜主任、邹怀宾副主任、康玮玮主诊医师和主管医师钟蕊副主任医师,在详细询问病史、仔细分析辅助检查结果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小海制定了精准的治疗方案。医护团队迅速行动起来,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时刻关注着小海的病情变化,密切留意他的体温、消化道症状、神志等细微的变化,研判每一项检查指标,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病情的细微之处。

3.jpg

【艰难抉择:创新技术带来新希望】

尽管全体人员竭尽全力,小海的病情仍不断恶化,消化道症状进行性加重,检测总胆红素升至443umol/L,凝血降至19%,家属得知情况后也整日以泪洗面。

小海作为家中最小的男孩,承载了家里太多人的希望,这个家庭虽然贫困,但亲人却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小海,姐姐甚至准备捐献自己的肝脏挽救弟弟的生命。然而,病魔并没有善待小海,由于免疫功能极低,小海在入院后很快明确诊断了肺部真菌感染,这也使得亲体肝转移的计划不得不搁置。

面对如此进退两难的局面,一直奉行“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救治”信念的科室医护人员并未放弃,科主任陈煜教授、科副主任邹怀宾教授和康玮玮主诊医师、主管钟蕊副主任医师等医护人员反复讨论、认真分析患者病情,在和家属充分沟通后,果断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在积极给予患者抗真菌治疗的同时,尝试采用科室牵头多中心进行临床试验的一项新型生物型人工肝(Hepacure生物人工肝)治疗。

4.jpg

【奇迹再现: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经过医疗团队的精准施治和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在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生命的曙光终于穿透阴霾,奇迹再次出现在肝病中心四科。在内科综合和新型生物人工肝联合治疗下,小海的病情奇迹般地被逆转了,其身体状态慢慢恢复,真菌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各项指标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患者及家属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当宣布出院的一刻,小海和姐姐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紧紧拉着医护人员的手,却激动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小海顺利出院后,科室的医护人员也一直关心和挂念着他,令人欣慰的是,小海不仅身体日益好转,还顺利完成了毕业答辩,重启美好青春的征程。

5.jpg

【生命的回响:一份跨越千里的感恩】

由于长期陪护弟弟积劳成疾,加上心理压力过大,小海的姐姐在小海回到当地后不幸病倒,被诊断为心脏病。

事情回到开头的一幕,即使自己生病,小海的姐姐仍念念不忘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四科的医护人员。她说,北京佑安医院肝四科是她们当时在绝望中承载了希望的地方,感谢肝病中心四科全体医护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与坚守,是他们用精湛的医术、无私的爱心以及大胆创新的尝试,创造了医学的奇迹,给了小海新的生命。这既是一场生死传递,也是一次生命的托举!我们也衷心的希望小海姐姐早日康复。

6.jpg

这面即将送出的锦旗,承载的远不止一个家庭的感恩。它更是一座丰碑,见证着现代医学在探索生命奥秘的道路上,如何凭借智慧与勇气,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生物人工肝这项创新技术,正为无数肝衰竭患者点亮重生之光,也让“奇迹”二字,在更多的生命故事中,成为“可能”。